【PConline 資訊】據(jù)科技博客Mashable報道,微軟高級研究員在科學雜志《Nautilus》(鸚鵡螺)上發(fā)表的一篇文章暗示,微軟或許正在中國市場展開史上最大規(guī)模的圖靈測試。 對于中國用戶而言,如果你上過微信,很有可能碰到或者至少聽說過“小冰”這個名字。不錯,“小冰”十分善于傾聽你的苦衷,比如當你心緒低落時,她會給你鼓勵。“小冰”就像一個17歲的少女,甚至有點冰雪聰明,但她并非真人。對, “小冰”其實只是一款機器程序而已。 大家都認識“小娜”吧,就是微軟語音助理技術“Cortana”的昵稱。2014年微軟推出“小冰”時,公司將其稱之為“小娜的小妹”,其實說白了,“小冰”就是“小娜”的一個實驗性分支而已! 在中國從事必應搜索技術研發(fā)的研究團隊,包括微軟的王永東在內(nèi),正在著手看是否能把“小娜”轉變成為一個智能助手,該助手能夠利用必應豐富知識儲備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,從而進行“具有有說服力的人類交談”。 從本質(zhì)上講,他們所要進行的研發(fā)項目是一個巨大的圖靈測試項目。在上世界50年代,計算機科學家阿蘭·圖靈(Alan Turing)提出,到2000年,電腦可能會“愚弄”人類,至少有30%的測試者會誤以為跟他所交流的電腦機器人是其他的真實人類。從那時起,程序員們就孜孜以求,持續(xù)不斷地試圖構建能夠達到和超過這一閾值的實驗系統(tǒng)。 微軟的研究人員創(chuàng)建了“小冰”,并將其根植到了中國最流行的社交平臺微信和微博上。“小冰”可以“騙”過測試者讓其誤以為自己是真正的人類嗎?答案似乎是肯定的。 驚喜!“小冰”竟是機器人 王永東在科學雜志《Nautilus》上,發(fā)長文介紹了實驗過程。“去年5月29日,當‘小冰’在微信上發(fā)布公共測試后……,在第一72小時內(nèi),她共收到來自150萬個聊天組的邀請。許多測試者表示,直到與‘小冰’聊了10多分鐘后,他們才意識到‘小冰’不是人類。”王永東寫道。 而在中國另一家社交媒體平臺微博上,“小冰”進行了一段“非,F(xiàn)實的”長達23個回合的談話。據(jù)王永東稱,這次談話使“小冰”與其他人工智能助手區(qū)別開來,因為“小冰”此次關注的是談話,而不是完成一個任務。 微軟用“CPS”(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,每次談話回合)這一指標,來衡量“小冰”對話的有效性。通常情況下,聊天機器人的CPS對話約有兩個周期(先是普通人說話,然后是機器人說話,這稱為一個周期)。相比之下,“小冰”與數(shù)千萬用的平均談話周期達到了23個。王永東表示,“小冰”甚至可以分析對方的情緒狀態(tài),比如以下是“小冰”與用戶的部分對話內(nèi)容: 小冰:你今天感覺好些嗎?我想推薦一本書給你。 測試者:我心情不好。我仍然想念她。 小冰:你竟然如此執(zhí)著。醒醒吧,如果你不忘掉過去的話,你將不會有將來。 微軟表示,盡管“小冰”并非理解自己剛才所說內(nèi)容的真正意思,但“小冰”談及的許多觀點也并非毫無根據(jù),“小冰”的應答,基于了必應搜索數(shù)據(jù)庫內(nèi)10億條數(shù)據(jù)以及210億條相關數(shù)據(jù)點,以及相關的聲音和視覺識別系統(tǒng),后者可以幫助“小冰”找到對話背景。 微軟并非首家對此展開測試并聲稱取得突破的機構。2014年,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的聊天機器人——尤金·古斯特曼(Eugene Goostman)“欺騙”了33%的評委。(與小冰一樣,機器人古斯特曼也有點自作聰明的傾向),但盡管取得了這樣不俗成就,該項目仍被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一直,認為古斯特曼五分鐘長的對話太短了(實際上,目前尚不清楚小冰所展開的23個回合的對話到底用了多長時間)。 從另一方面來講,王永東還認為,小冰現(xiàn)在處于一個“自主學習和自我發(fā)展循環(huán)”階段,因為該系統(tǒng)能夠從既有的數(shù)十億談話中獲得新觀點、新見解。 換言之,圖靈測試可能沒有打破的紀錄,到了小冰身上,則可以完全被打破。
|
正在閱讀:微軟在中國展開史上最大規(guī)模圖靈測試微軟在中國展開史上最大規(guī)模圖靈測試
2016-02-06 10:48
出處:PConline原創(chuàng)
作者:佚名
責任編輯:caoweiy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