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閱讀:成都車展 | 純電平臺,BBA們的最后一根新能源稻草成都車展 | 純電平臺,BBA們的最后一根新能源稻草

2022-08-25 16:32 出處:PConline原創(chuàng) 作者:智哥 責任編輯:linfan1

  2022年成都車展上,奔馳帶來了旗下首款EVA 純電平臺的國產純電車型——EQE,配置之豪華,可以說是半價“EQS”。一直以來,BBA的純電車型都被詬病是油改電,銷量一直不溫不火,這次搭載了純電平臺的EQE,能否在這波電動化浪潮中沖出重圍?

 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下,車企因戰(zhàn)略定位的不同,分為了兩種陣營,一種是基于燃油平臺改良的“油改電”,一種是打造全新的純電平臺。“油改電”在早期新能源汽車尚未成熟時,為車企爭取了市場轉型時間,但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熟,油改電車型的處境越來越顯得尷尬。

  以BBA的油改電車型的銷量為例,9月份奔馳EQC的銷量為94輛,在42-70萬元車型中排名18;奧迪純電車型e-tron1-10月累計銷量為719輛,連自主品牌的零頭都比不上;寶馬iX3相對前面兩位稍好一下,2021年累計銷量為16157輛,但這個成績放在新能源銷量中也是墊底的水平。同樣的窘境也出現(xiàn)在了大眾身上,2020年9月份,上汽大眾推出的朗逸純電車型排在銷量榜的最末位,1至8月銷量僅1542臺,相比之下,與朗逸燃油版累銷252106臺形成了鮮明反差。

  眾多車企的銷量證明,市場對于油改電車型的反饋確實不如預期。大眾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在今年推出了基于MEB純電平臺打造的ID系列,銷量成績相比油改電的新能源車型大幅提升,今年前三季度大眾共計交付近6.96萬輛新能源汽車,同比增長103.5%,其中上市僅6個月的ID.4和ID.6家族車型共計交付近3萬輛,9月ID.家族的銷量更是突破10000輛大關。大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,還是純電平臺香!究其原因,是因為燃油車本身并不是為新能源設計的,再怎么改良,本質上還是燃油車的架構,就像二手房改造,只能對裝修風格進行優(yōu)化,如果想要改變空間格局,則需要砸墻;而純電動平臺是改善戶型的新房,在設計規(guī)劃之初,就考慮到了空間格局如何才能做到最好。

  同時,油改電的車型并沒有預留電池包的位置,因此電池只能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塞,由于空間的束縛,電池容量不足,續(xù)航也就達不到要求,比如奧迪的Q2L e-tron,續(xù)航只有200km水平。而純電平臺的電池包模組分布更加合理,可以在單位面積內布局更多電芯和模組,能力密度獲得大幅提升。

  油改電可以讓車企在短期內推出新能源車型,但并不是長久之計,如果想在這電動化的浪潮中生存下來,研發(fā)新的純電平臺才是傳統(tǒng)車企的下一個重點。

  汽車平臺的兩次變革

  平臺為什么重要?事實上,每一次的平臺迭代,都給汽車行業(yè)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不僅解決市場成本的問題,效率還大大增加。1886年,德國人本茨制造第一輛汽車,在汽車剛誕生的時期,汽車的主流制造方式都是純手工打造,每制作裝配一輛汽車要728個小時,一家汽車制造商全年的汽車產量不超過20臺。

  按現(xiàn)在年銷百萬級的第一梯隊車企來說,最后一位訂車的用戶,得等5萬年才能提車。更夸張的是,2020年全球汽車總產量為7828萬輛,如果按以前制造標準,得接近400萬年才能造完如今一年的量。因此過去的汽車,真不是普通人能擁有的。于是有了汽車行業(yè)的第一次平臺變革,19世紀60年代,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出了“汽車平臺”概念,通用將同一款汽車底盤設計,包含傳動、行駛、轉向及制動分別采用到了旗下四款車型上,這樣等于一次研發(fā)了四款車型,大大改善了研發(fā)成本的問題。

  同時在保持四款車型“基礎”相同的情況下,通過增加額外“差異化”設計形成了四個定位、受眾、價格不同的產品,這樣的做法開始被眾多車企借鑒,而由于基礎相同,生產線也通用,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改善。

 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手機圈那句經典的“科技以換殼為本”,但在當時大多數(shù)人都買不起汽車的環(huán)境下,換殼大大解決了汽車的研發(fā)和制造效率的問題,將汽車帶入了尋常百姓家。經過多年發(fā)展,“平臺”的概念已經不單單局限于汽車的底盤,更多外觀不可見的發(fā)動機、變速箱等部件都加入了平臺化的浪潮中。在生產一輛新車型時,汽車制造商會像堆樂高一樣將現(xiàn)有的模塊重新組合,從而形成新的產品。車型品類得以增多,質量和自動化水平有了較高的標準與保障,汽車的裝配質量更加穩(wěn)定,汽車的生產周期大幅縮短。

  如今,第二次平臺變革就發(fā)生在我們身邊,純電平臺的興起。新老交替,汽車電動化的趨勢正席卷全球,而過往只針對燃油車設計的平臺也必須重新設計。在“油改電”車型上,我們往往會發(fā)現(xiàn)發(fā)動機艙內被浪費了大量的空間,后排地臺的凸起依舊沒有任何作用,卻占用著乘員艙空間,車底也能明顯看到拖著一塊又厚又大的電池包,不僅影響了整車的通過性,還有可能侵占乘員艙抬高座椅的高度。

  這時,純電平臺的優(yōu)勢就突顯出來了,在純電平臺的加持下,不管是空間、安全、還是操控性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。如果你試駕過小鵬P5,應該會對P5的車內空間所驚嘆,明明車身大小、軸距跟定位都不大,但車內乘坐空間卻能比肩B級車,這就是純電平臺的功勞,由于電驅系統(tǒng)的體積要比內燃機小很多,因此在架構上能利用的空間也更多,多出來的部分空間可用來增加軸距,增加乘坐空間。

  特斯拉的前備箱也是同樣的道理,發(fā)動機艙內的多余空間優(yōu)化出“前備箱”,而底盤排氣系統(tǒng)的消失以及電四驅結構不需要傳動軸的特點,讓車內地臺可以做到完全純平,有利于做到更加靈活的座椅布局。

  其次,底盤結構在設計之初就可以考慮到動力電池的擺放位置,讓電池包和車身融為一體,不但不會影響底盤的通過性,還能保護電池安全。另外,純電動車小巧的電驅總成可以很容易地布置在車輪輸出軸的附近,車身可以做到比燃油車均衡,通過優(yōu)化動力電池的結構,就能做到更低的車身重心和均衡的前后重量配比了。

  既然純電平臺優(yōu)勢這么大,為什么有些車企還要推出油改電的車型?從車企成本上看,專門開發(fā)一款純電動平臺,不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還需要相當?shù)难邪l(fā)周期。這對整車廠而言無疑是一個賭局,在前景不甚明朗的情況下,用“油改電”的方式,能利用現(xiàn)有燃油車平臺,以較低的成本迅速推出一款還算不錯的新能源產品。簡單來說,油改電是可以讓傳統(tǒng)車企實現(xiàn)快速轉型的武器,是短時間內的最優(yōu)解,但缺點也很明顯,傳統(tǒng)海外豪華品牌在油改電車型所耗費的時間,也給我們國內自主品牌創(chuàng)造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市場空白期,機會就擺在我們眼前。

  純電平臺的軍備賽

  從市場角度而言,平臺化的趨勢對國內車企來說,意味著新一輪機會,這點國內自主品牌在早幾年就想清楚了。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2019年,在當時許多本土車企紛紛公布新能源汽車項目,其中有不少是打個概念漲漲股價,還有一些則是帶著獲取補貼的不純動機,選擇以“油改電”產品來應對雙積分政策,甚至應付消費者。

  相比現(xiàn)在的環(huán)境,2019年及之前,國內新能源領域可以說是亂象重生。為了解決這種處境,當時新華社官方發(fā)文定調:企業(yè)必須擁有獨立自主的純電專屬平臺,掌握核心競爭力,同時將最新技術搭載與產品力方面的持續(xù)提升,只有這樣的策略才能將新能源汽車帶上一個新高度。官方的定調及新能源的退補,淘汰了一批靠補貼為生的車企。此后,平臺化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,國內自主品牌正式拉開了平臺化的軍備賽。

  2020年9月份,吉利發(fā)布了SEA浩瀚純電平臺,這個歷時4年開發(fā)、投資超過130億元平臺架構能夠覆蓋從1800mm-3300m的軸距帶寬,幾乎實現(xiàn)了乘用車軸距的全覆蓋。同時,該平臺還能兼容將轎車,SUV、MPV、跑車、皮卡等全部車型。吉利SEA浩瀚純電平臺的第一款車型,就是在年初上海車展關注度極高的極氪001。從4月15日上市那天極氪001就受到了大家的追捧,6月15日官方停止接單,原因是極氪001今年可交付訂單已經全部售罄,火熱程度可見一斑。不過從目前已交付的情況來看,極氪001仍存在減配甚至貨不對板的問題,但不能因此否認吉利SEA浩瀚純電平臺的優(yōu)秀。

  另一家國產巨頭比亞迪,其本身的E平臺如今已經迭代到3.0版本,e平臺1.0的核心在于三電關鍵部件的平臺化,2.0在1.0的基礎上實現(xiàn)更高的整車集成度,而3.0則是融合了智能、高效、安全、美學等眾多特點的集大成之作,解決了用戶所關心的安全及冬季續(xù)航問題,同時也帶來前瞻性的設計與性能。其第一款車型是A0級別的海豚,一上市就成為10萬級純電動車市場中的暢銷車型。2021年11月,比亞迪海豚上市的第三個月,就實現(xiàn)了月內銷量8809輛,即將破萬,作為一款定位較低的A0車型,上市不到半年就能月銷過萬,除了比亞迪品牌實力外,E平臺3.0就是最大的賣點。

  相比之下,海外車企只有通用的“奧特能”純電動平臺關注度高一些,首款中大型豪華 SUV 凱迪拉克 LYRIQ 于 11 月 17 日開啟預售后,訂金訂單已近 5000 個。而其他的海外車企甚至還在堅持油改電的路線,步子較快的大眾、通用也是直到最近才扎堆公布純電平臺。不得不說,在布局純電平臺這件事上,國產自主品牌跑在了前面,跟5G技術一樣,移動互聯(lián)網讓我們從跟隨者變成了領跑者,汽車平臺的打造,也將重演這段歷史。

  在汽車的百年長河中,歐美車企依靠平臺化帶動了第一波浪潮,而在2021年的今天,國內自主車企接過了這條接力棒,在純電領域開始了新一輪的布局。

  平臺開源進入共享世代

  至此,平臺化不再是國內自主品牌的弱項,而是成為了其核心技術之一。但自主品牌野心不僅于此,在平臺打造完善之后,越來越多的大車企將自己的平臺開源,先富帶動后富。在手機行業(yè)的國產自主品牌中,存在這么一個現(xiàn)象:高管日常互懟,據(jù)今日頭條算數(shù)中心統(tǒng)計,蘋果最容易被懟。慶幸的是,汽車圈并不存在這種現(xiàn)象,反而各家互幫互助,心心相惜。

  長城魏牌商標早在2016年就被比亞迪注冊,本以為這是一場商標搶奪戰(zhàn),沒想到后腳比亞迪就把商標無償贈送給長城。而長城汽車表示:會將其他注冊商標轉讓給合作伙伴比亞迪?梢姡瑖鴥溶嚻蟮氖滓繕瞬⒉皇菫榱舜驌粲焉,而是大家目標一致,那就是共同振興國產汽車品牌。在這個背景下,技術開源變成了一件有可能的事情。

  2018年北京車展,比亞迪通過標準化模塊設計向全行業(yè)開放共享e平臺技術,已先后與長安、長城、廣汽等國內自主品牌達成了協(xié)議,共享比亞迪“e平臺”的核心技術;2020年5月,吉利開發(fā)了幾何+平臺。根據(jù)公開消息,幾何+平臺的開源涉及三電技術、無人駕駛、智能網聯(lián)與工業(yè)設計等等,力度非常大。在2020年10月份,向來做代工的富士康也發(fā)布了其開源造車平臺MIH。

  另外據(jù)官方消息,目前SEA浩瀚平臺正在與7個汽車品牌進行合作,同時展開超過16款車型的研發(fā)工作,從這個數(shù)字看,SEA浩瀚平臺的延展性甚至要強過大眾MEB平臺。一時之間,平臺開源越演越烈。

  大車企積極開源,小車企業(yè)樂于接受,畢竟平臺架構動輒上百億的研發(fā)資金,基本上等于宣判小品牌的退出,因此,越來越多車企走上了合作開發(fā)平臺的這條路,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,相互之間有競爭關系的車企為了降低研發(fā)、采購、物流等成本也紛紛結盟,自此各個車企平臺共享化生產現(xiàn)象開始出現(xiàn)。那么,對大車企來說,平臺開源意味著什么?一旦某個平臺成為行業(yè)標準,這家車企將在未來電動化時代中扮演主導者的角色。在移動互聯(lián)領域,谷歌、蘋果、華為,就是制定標準的頭號玩家,甚至延伸出了蘋果概念股、華為概念股的說法,甚至毫不夸張的說,蘋果可以決定一家供應商的生死。

  但值得注意的是,車企平臺的開源,不同于互聯(lián)網領域的開源,比如國產手機廠商可以擺脫谷歌的限制,從而進行自己的個性化產品定制,這是針對軟件的開源。而在汽車行業(yè),開源更多指的是硬件上的開源,涉及到硬件,就無法隨意個性化,除了上游供應商的限制外,還涉及到如果縮短自己的研發(fā)流程,使用其他車企的共享技術,意味著要增加測試的成本與時間,這一點需要車企之間進行利益博弈。當然,在這個合作過程中,企業(yè)之間肯定還有諸多利益和控制權的博弈。即使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開放平臺,最有可能出現(xiàn)的情況是在不同領域實力強大的企業(yè)強強聯(lián)合,或者實力偏弱或新入局的企業(yè)借用平臺實現(xiàn)快速生產。而在整體實力相近,或者細分領域實力對等的前提下,也很難實現(xiàn)合作。

  不過,開放平臺這一發(fā)展理念,我們都希望看到最終的受益者是消費者,以用戶為核心,打造一套良性的發(fā)展循環(huán),既有利于車企之間的合作共贏,也能為市場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產品,才是平臺共享化的意義所在。對傳統(tǒng)車企來說,打造純電平臺本就不易,涅槃重生更是需要勇氣與魄力,這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,而是優(yōu)勝劣汰的生存法則。戰(zhàn)爭不是哪一天忽然發(fā)生的,它是層層布局、四面逼上來的。等到傳統(tǒng)車企回過神來的時候,才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已經落后新勢力半個身位了。而對于新興品牌,打造純電動平臺,意味著拿到了進入這一戰(zhàn)場的入場券。

  毫無疑問的是,未來一段時間內,平臺之爭將會成為車企們的主旋律,任何參與方都應該老老實實地在產品上下工夫,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油改電這種不成熟的產品來贏取市場。等未來某一天,平臺化真正趨于成熟,會帶來兩種結果,一是技術趨同,二是平臺共享,以后品牌與品牌之間,最大的差異或許就在軟件以及品牌,那時候,才是真正的新一代汽車。

302 Found

302 Found


Powered by Tengine
tengine